西方试图争夺稀土话语权遭现实打脸 中国反制措施释放明确信号 近日,路透社披露G7与欧盟正密谋通过设定价格下限、加征关税等手段,试图从中国手中夺取稀土定价权。这一计划暴露出西方在资源战略上的严重误判——中国不仅掌控全球60%的稀土矿产供应,更掌握着92%的精炼加工产能,这种建立在空想基础上的定价权争夺无异于纸上谈兵。 耐人寻味的是,在9月24日多伦多稀土行业峰会上,西方稀土巨头Neo公司CEO苏莱曼的发言直接戳破了政客们的幻想。他坦言中国凭借技术优势和产业竞争力,将持续主导稀土领域,西方所谓摆脱依赖的论调面临巨大挑战。这番表态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6月G7峰会上的表演形成鲜明对比——当时她高调展示一块去中国化磁铁,声称其原料来自澳大利亚、在爱沙尼亚加工、最终用于德法新能源产业。 但海关数据给出了最真实的答案:今年8月中国对欧稀土磁铁出口激增21%至2582吨,前八个月总量更是美国的三倍。这些数字无情揭露了欧盟新能源产业对中国供应链的实际依赖程度。
面对西方的战略围堵,中国打出了一套精准的组合拳。9月24日中美高层会晤中,中方明确要求欧方恪守WTO规则,避免将经贸问题政治化。次日商务部即宣布将亨廷顿·英格尔斯工业等3家违规美企列入管制清单,切断其稀土供应。这种警示 惩戒的连贯动作,既展现了维护产业安全的决心,也为欧盟划出了清晰红线。 值得玩味的是,中国在严格执行管制的同时,仍保持对欧盟的特别通道——加速审批其稀土进口申请。这种区别对待恰恰体现了中方硬中带柔的外交智慧:既通过美企制裁展示不可触碰的底线,又以实际便利回应欧企需求。当前欧盟对华稀土进口能远超美国,正是这种政策弹性的直接成果。 这场稀土博弈揭示了一个铁律:在全球化产业链深度交融的今天,任何脱离市场规律的政治操弄终将反噬自身。中国手握资源与技术双重优势,既不会接受强加的价格天花板,更不会容忍违反国际贸易准则的行为。对欧盟而言,与其追随美国搞徒劳的去风险化,不如珍惜现有的供应链合作,这才是保障产业安全的务实之选。 发布于:天津市汇盈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