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国对中印挥舞关税大棒,欧盟却选择冷处理——这场跨大西洋的博弈背后,藏着怎样的经济暗流? 9月21日,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记者会上作出意味深长的表态。当被问及是否跟进美国对中国、印度加征100%关税时,她谨慎回应:欧盟将基于自身利益独立评估。这番看似官方的套话,实则暗藏玄机——特意提及印度却避谈中国,展现出欧盟在外交辞令下的真实考量。 这场关税风波源于美国的新动作。特朗普团队以欧洲过度依赖俄罗斯能源为由,试图拉拢欧盟共同制裁中印两国。但布鲁塞尔的决策者们心里清楚,这张关税大牌若真落地,无异于向全球供应链撒沙子。从德国汽车工厂到法国风电项目,无数欧洲企业的生产线都依赖着来自东方的关键零部件。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:中国海关最新统计显示,2025年前8个月,中国对欧稀土磁铁出口激增21%。这些银灰色的金属块看似不起眼,却是制造电动汽车电机的核心材料。更关键的是,欧洲绿色转型的命脉——锂电池、光伏组件、新能源车配件等,超过60%都依赖中国供应链。相比之下,其在美国进口中的占比不足三成。
展开剩余48%发布于:天津市汇盈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